矿用气动风门控制装置的结构组成
矿用气动风门控制装置是实现风门自动开启、关闭及状态稳定的核心系统,其结构组成围绕 “感应触发 - 指令控制 - 动力驱动 - 状态反馈” 的逻辑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关键部分:
感应检测组件
- 传感器装置:通常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安装于风门两侧预设位置,用于实时捕捉人员、车辆或设备的通行信号。传感器具备抗粉尘、抗潮湿、抗振动的特性,能在井下复杂环境中精准识别目标移动,避免误判或漏检。

- 信号传输线路:将传感器捕捉到的电信号稳定传输至控制核心,多采用耐磨损、抗干扰的电缆,确保信号传输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控制核心组件
- 主控制器:作为装置的 “大脑”,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或专用控制模块构成,内置预设程序逻辑。其功能是接收感应组件的信号,进行有效性判断后,向驱动系统发出开启、关闭或保持状态的指令。
- 操作面板:配备按钮、指示灯等,可用于手动调节参数(如开启 / 关闭延时时间)、查看装置运行状态(如正常运行、故障报警),部分面板支持远程控制信号接入。
- 保护模块:包含过压保护、短路保护、故障自诊断单元,当装置出现气压异常、线路故障等情况时,能自动切断输出指令并触发报警,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动力驱动组件
- 气动动力源:主要包括储气罐和减压阀,储气罐储存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介质,减压阀将气源压力调节至装置适配的稳定范围(通常为 0.4-0.6MPa),确保驱动动作平稳可靠。
- 气动执行机构:由气缸、活塞杆及连接件组成,气缸通过气管与气源连接,接收控制器指令后,通过压缩空气的通入或排出,驱动活塞杆伸缩,进而带动风门门体旋转开启或复位关闭。
- 气动控制阀组:包含电磁阀、单向阀等,电磁阀负责控制压缩空气的通断和流向,实现气缸的伸缩切换;单向阀防止空气倒流,保障门体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位置稳定。
机械辅助组件
- 门体联动机构:由铰链、连杆或传动杆组成,连接气动执行机构与风门门体,将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门体的旋转运动,确保门体开启角度符合预设要求(一般为 90° 左右)。
- 缓冲与限位装置:在门体开启和关闭的终点位置设置缓冲垫和机械限位块,减少门体与门框的冲击碰撞,同时限制门体过度运动,保护结构完整性。
- 密封与支撑部件:门框边缘安装耐磨密封条,在门体关闭时实现紧密贴合;支撑框架则为整个装置提供固定基础,确保各组件安装牢固,适应井下振动环境。
状态反馈组件
- 位置传感器:安装于气缸或门体联动机构上,用于检测门体的实时位置(开启到位、关闭到位或中间状态),并将位置信号反馈至主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
- 声光提示装置:由指示灯和蜂鸣器组成,当门体开启时亮起绿灯并发出提示音,关闭后切换为红灯或熄灭,向通行目标传递门体状态信息。
这些组件相互协同,通过感应信号触发控制指令,依托气动动力实现风门的自动动作,同时通过反馈机制保障运行精度,共同构成矿用气动风门控制装置的完整工作体系。
编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