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楼通道高分子聚合物现浇盲道施工周期通常为3-15天,具体时间取决于材料类型、环境条件及施工面积。施工周期可细分为以下阶段:
- 基层处理与放线:需1-2天完成,包括清洁路面、修补裂缝、处理油污等,确保基层平整度(2m直尺误差≤3mm)和强度(抗压强度≥C20)。若基层存在空鼓或松散颗粒,需额外时间修复。
 - 材料搅拌与模具安装:材料需按配方比例称量(配比偏差≤5%),搅拌至均匀无颗粒(通常3-5分钟)。模具需高精度(误差≤1mm),通过专用卡具或胶带固定,防止浇筑移位。此阶段需0.5-1天。
 - 浇筑与振捣:材料需在初凝时间内(30-60分钟)完成浇筑,避免冷缝。使用专用振捣棒或平板振捣器确保密实无气泡。此阶段需0.5-1天。
 - 压平收光与养护:浇筑后立即压平收光,消除表面气泡和不平整。养护期间需保持表面湿润,避免阳光直射和风干,养护温度控制在5-35℃,湿度≥85%。养护周期一般为24-48小时(温度5-35℃,湿度<85%),但完全干燥需18小时以上。此阶段需1-2天。
 - 表面处理与验收:固化后涂刷透明耐磨面漆,提升表面光泽与抗污性。验收时需检测硬度(≥4.0MPa)、耐磨性(≥500次/cm²)、透水性(透水系数≥1.0mm/s)等指标。此阶段需0.5-1天。
 
医院门诊楼通道高分子聚合物现浇盲道施工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基层处理要求高:基层需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平整度,否则易导致盲道开裂或变形。若基层存在裂缝、空鼓等问题,需提前修补,增加施工难度。
 - 材料配比与搅拌需精确:现浇盲道材料通常由聚合物乳液、骨料(如金刚砂)、添加剂等组成,需严格按配方比例称量。配比偏差超过5%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如强度不足、耐磨性降低。搅拌不充分易出现色差、硬度不均等问题,影响盲道使用寿命。
 - 模具安装与固定需精准:模具需具备高精度,以确保盲道纹理清晰、尺寸准确。若模具变形或安装偏差,会导致盲道功能失效,如触感不明显。模具需通过专用卡具或胶带固定,防止浇筑过程中移位。在曲面或异形基层上,模具固定难度更大,需定制化解决方案。
 - 浇筑与振捣工艺需熟练:材料需在初凝时间内完成浇筑,否则易出现冷缝,影响盲道整体性。大面积施工时需分段浇筑,衔接处需特殊处理。振捣不足会导致孔隙率过高,降低耐磨性;振捣过度则可能引发材料离析,影响强度。
 - 施工环境适应性需考虑:施工温度应控制在5-35℃之间,湿度<85%。若养护不当,易引发开裂、起皮等问题。在车流量大或交叉作业多的区域,需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避免材料污染或机械损伤。